close
經濟大逆流:大創新潮為何帶來大失業潮


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nicebooks.com.tw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金融冰風暴,全球經濟何去何從?

二戰結束,新興國家開始脫貧轉富,以每年超越7?空前成長率高速成長,首度與自工業革命分道揚鑣發展250年的先進工業國家趨同、匯流,中國的表現尤其驚艷世界,這趟從1945開始的全球經濟世紀之旅的終點,可能是全球75?人口居住於高所得已開發國家中。

這波自2008延燒至今愈形惡化的全球金融危機,讓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深陷泥淖中,自顧不暇,中印南韓等新興國家卻一枝獨秀,擔綱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勉力前行的火車頭;南韓六月正式躋進「20-50」俱樂部,成為全球第七個平均國民所得超過二萬美元,總人口超過五千萬的國家;作者更直接指出,十五年內中國將超歐趕美。我們不禁要問,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點燃了這波新興國家空前的成長?這樣的成長有極限嗎?還是這波全球金融危機只不過是更具毀滅性的金融災變先兆?……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麥克.史賓賽,在這本回顧與前瞻1945~2045百年全球經濟發展的書中,對於驅動新興國家高速成長的力量,以及當今全球史無前例的經濟崩壞與解決之道,提出了宏觀的深入分析,是一本深入淺出、引人入勝的經濟成長史。讀者讀了本書之後對於今日全球經濟為何會發展到今日局面,會有豁然開朗的體悟。

本書特色

1.作者麥克.史賓賽(A. Michael Spence)是2001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,以「資訊不對稱市場分析」(Asymmetric Information Market Analysis)獲獎,本書是他嘔心瀝血,關懷時局,一語道破當今全球經濟亂象,十年磨一劍之作。

2.本書明確說明在工業革命後250年來,新興國家的經濟成長第一次超越工業國家,而工業國家過去是全球經濟的領頭羊,為何變成金融風暴的罪魁禍首?

3本書特別強調全球經濟大創新潮,為何帶來大裁員潮?開發中國家再創富過程當中,貧富差距欲來愈大如何解決?全球政府如何面對資本主義發展到極至,金錢遊戲劫貧濟富,貧富懸殊的窘境?

作者簡介

麥克.史賓賽(Michael Spence)

二00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,世界銀行「成長暨發展委員會」(Commission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)前主席。史賓賽目前是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(Stern of School of Business)經濟學教授,和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(Hoover Institution)高級研究員。目前定居美國加州與義大利。

史賓賽於一九八四~九0年間,出任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院長。一九九0年~九九年間,出任史丹佛大學商學所所長。一九八三年當選為美國藝術暨科學院院士(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& Sciences)。

二00一年,史賓賽與加州柏克萊大學阿克勞夫教授(George Akerlof)和哥倫比亞大學史提格里茲教授(Joseph Stiglitz)共同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,以表彰他們在「資訊不對稱」市場分析方面所所做出的開創性研究。
麥克.史賓賽其餘著作:

■《市場訊號:聘雇及相關篩選流程之資訊移轉》(Market Signaling: Informational Transfer in Hiring and Related Screening Processes)
■《開放經濟裡的工業組織》(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 an Open Economy)
共同作者包括理查.考夫(Richard E. Caves)及麥克.波特(Michael E. Porter)
■《投資銀行的競爭結構》(Competitive Structure in Investment Banking)
共同作者包括塞繆爾.海斯(Samuel Hayes)及大衛.馬克斯(David Marks)



商品訊息簡述: 柏克萊網路書局



緒論
全球經濟二百五十年首度匯流

這是一本闡述工業革命後第三世紀的書,也就是我們目前所生活的這個世紀。從有限的資料及嚴謹學術研究中,我們可以很有把握地說,直到一七五○年前的幾百年時間裡,全球各地的經濟成長都微不足道。就我們的標準而言,大多數地區的人民都過著貧窮的日子(除了有錢的精英份子),部分地區則有少數以經商維生的中產階級,財富與權力緊密相關。零成長世界玩的是零和遊戲,因此財富與權力高度相關,這一點並不令人意外。這是當時全世界的大致面貌。

工業革命:貧富世界分道揚鑣
然後,大約在一七五○年左右,英國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,那就是工業革命。人均所得(pecapita income)開始逐漸增加,經濟成長加速,而且也是近代史上經濟得以首度持續成長。這個模式相當快速地在十九世紀的歐洲大陸擴散開來,然後是美國及加拿大,接下來是澳洲和紐西蘭。知名學者安格斯.麥迪遜(Angus Madison)將後面四個國家歸類為歐洲的旁系。這個模式持續了兩世紀之久,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並以零星形式擴展至拉丁美洲部分地區。

一九五○年,這些國家的平均所得增加二十倍之多,從每年大約五百美元,增加到每年超過一萬美元,許多工業國家甚至更多。拜下列事件所賜帶動了這波經濟的成長:科技廣泛應用於生產、物流與通訊上,以及管理與制度的創新、治理的革新,還有政治與政府和經濟的互動方式的改變—簡言之,影響面廣及當代經濟各個面向。

這波經濟成長模式的戲劇化轉變,只限於我們今日所說的先進或工業化國家(有時又稱為成熟國家)。它影響了全球大約百分之十五人口的生活,然而,在這些國家之外,前面幾百年來延續下來的模式依舊持續著;經濟成長極為緩慢。人們依舊貧窮,殖民主義拿走他們賺得的財富,並分配給工業化的帝國強權。

其中當然有一些改變發生,像是火車、汽車、電力和電話的相繼出現,但是它們對絕大多數人的影響不大。因此,先進國家(當時正處於開發階段)和其餘國家快速分道揚鑣,遂成了全球發展模式之一。

一九五○年世界經濟的發展概況,是二百年來表現非凡的經濟所致:那是世界少數人口的突圍時期,其中七億五千萬人生活在工業國家,其餘的四十多億人口則遠遠瞠乎其後,這個世界過去從未出現如此巨大的差別。




經濟大逆流:大創新潮為何帶來大失業潮
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nicebooks.com.tw

生活家牙醫




arrow
arrow

    ceciljulihk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